汉语虚词的行域 知域 言域考察 肖治野 PDF

编辑推荐

肖治野所著的《汉语虚词的行域知域言域考察》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行域、知域和言域的理论框架研究汉语虚词。通过对一些语气词、副词等虚词的语义在三域里的演变揭示三域理论对汉语虚词研究的价值。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也考察作为不同认知域的行域、知域和言域的交叉与区分,尤其注意探讨知域与言域的特点。

作者简介

肖治野,女,1977年生,江西吉安县人,博士。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句法语义学。在《中国语文》、《汉语学习》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

目录

1绪论 
1.1研究对象与目标 
1.2研究方法 
1.3相关研究综述 
1.3.1外语相关研究 
1.3.2汉语相关研究 
1.4研究意义 
1.5语料来源与处理 
2语气副词的三域研究 
2.1“也”的三域义与语气义 
2.1.1引言 
2.1.2表示事态或事理类同的“也行” 
2.1.3表示主观认识类同的“也知” 
2.1.4表示言语行为类同的“也言” 
2.1.5几类常见的“也言”否定句 
2.1.6不同概念域的交叉 
2.1.7同形歧域及其区分 
2.1.8小结 
2.2“倒”的三域义与语气义 
2.2.1引言 
2.2.2表示事态与预期不一致的“倒行” 
2.2.3表示认识与预期不一致的“倒知” 
2.2.4表示言语行为与预期不一致的“倒言” 
2.2.5不同域的交叉与区分 
2.2.6同形歧域及其区分 
2.2.7小结 
2.3几组副词的语气义差异与三域分布 
2.3.1从表示数量范围到表示估测语气 
2.3.2从表示最终结果到表达追究语气 
2.4反问副词“可”的三域分析 
2.4.1引言 
2.4.2反问副词与“可言” 
2.4.3表认识评价的“可知” 
2.4.4小结 
2.5结语 
3语气词的三域研究 
3.1语气词“了2”的三域研究 
3.1.1引言 
3.1.2表示“出现新言态”的“了言” 
3.1.3表示“出现新知态”的“了知” 
3.1.4“了行1”和“了行2” 
3.1.5不同域交叉的情形 
3.1.6同形歧域及其区分 
3.1.7结语 
3.2语气词“的”的三域研究 
3.2.1引言 
3.2.2确认现实事态或事理存在的“的行” 
3.2.3确认认识或判断存在的“的知” 
3.2.4确认言语行为的“的言” 
3.2.5不同概念域的交叉 
3.2.6同形歧域 
3.2.7结语 
3.3语气词“吗”的三域研究 
3.3.1引言 
3.3.2询问事态真实性的“吗行” 
3.3.3询问认识正确性“吗知” 
3.3.4与“吗行”“吗知”相关的问题 
3.3.5询问言语行为可行性的“吗言” 
3.3.6行域、知域和言域的交叉和歧域 
3.3.7结语 
4其他虚词的三域研究 
4.1“X了”结构的三域研究 
4.1.1引言 
4.1.2“好了”的三域研究 
4.1.3“完了”的三域研究 
4.1.4“算了”的三域研究 
4.1.5“得了”的三域研究 
4.1.6结语 
4.2指示词“这”的三域研究 
4.2.1引言 
4.2.2以往的研究遗留的问题 
4.2.3“这”的基本功能:提高指别度 
4.2.4“这”的行域义、知域义和言域义 
4.2.5指称客观对象的“这行” 
4.2.6指称认识或评价对象的“这知” 
4.2.7指称言语对象的“这言” 
4.2.8不同概念域的交叉 
4.2.9同形歧域 
4.2.10关于“这”和“那”的不对称 
4.2.11余论 
5与知域有关的“想”和与言域有关的“说” 
5.1引言 
5.2“说”、“想”与语义演变 
5.2.1关于有“说”还是没“说” 
5.2.2关于有“想”还是没“想” 
5.2.3有“说/想”还是没“说/想”与语义演变 
6结语 
6.1三域的交叉与区分 
6.1.1区分三域的形式特征 
6.1.2诱发三域交叉的典型语境 
6.2本书的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索引

汉语虚词的行域 知域 言域考察 肖治野 PDF

电子版地址: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714070333

微信:K51785515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那个男孩爱着她 » 汉语虚词的行域 知域 言域考察 肖治野 PDF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