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可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基础性教材,也可供新闻从业者、互联网工作者和研究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
第二节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第三节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第五节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第一节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互联网的功能与应用
第一节信息传播的通道
第二节知识生产的平台
第三节人际交往的平台
第四节娱乐新天地
第五节商务活动的平台
第六节意见自由市场
第四章从受众到用户
第一节互联网用户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从受众到用户
第三节互联网用户的小众化、碎片化趋势
第五章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第一节新媒体带来传媒格局变革
第二节传统媒体的求生之路
第三节媒介融合
第六章互联网条件下的新闻生产
第一节新闻生产的新场域
第二节新闻生产的新模式
第三节新闻生产流程再造
第七章互联网与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节网络与“四权”建设
第二节网络问政
第三节网络与协商民主
第八章互联网与网络舆论
第一节互联网:新的舆论场
第二节网络舆论的成因
第三节网络舆论的特点
第四节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
第九章互联网与新意见领袖
第一节谁是新意见领袖
第二节新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第三节新意见领袖的产生
第四节新意见领袖的新动向:商业化、职业化、群体化
第十章互联网与社会思潮
第一节网络社会思潮及其特点
第二节互联网上多种思潮激荡
第三节网络社会思潮与大众政治
第四节传统媒体的责任
第十一章互联网与文化
第一节互联网与大众文化
第二节互联网与主流文化
第三节互联网与亚文化
第十二章互联网时代的精准营销
第一节web2.O时代营销的变化
第二节新的营销模式
第三节长尾理论
第四节“大数据”蕴含了无限商机
第十三章网络媒体的经营
第一节不同网络媒体的经营特色
第二节从免费午餐到收费大餐:网络媒体的赢利模式
第三节网络媒体经营模式
第十四章依法治网
第一节虚拟世界带来治理新矛盾
第二节世界各国对互联网的管理
第三节中国对互联网的管理
第四节实名制
第十五章互联网与网民素养
第一节网络媒介素养
第二节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范式转换
第三节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
后记
用户的类型和角色与互联网信息行为紧密相关,UGC中的用户概念渗透在信息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和繁荣,用户在UGC的参与过程中,其角色是不断演化的。其中包括:贡献频率和贡献数量极高的用户(创建大量内容,吸引众多成员协作,对于虚拟社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对其他成员贡献的内容表示认同、追随或者反对的用户;只浏览、搜寻信息而很少甚至从不创建内容的用户;经常在此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用户;热心回答问题并交流相关的经验心得的用户。
有学者将UGC中的内容分为娱乐型、社交型、商业型、兴趣型和舆论型。其中,娱乐型内容主要指以大众娱乐、消遣为主要行为特征的用户创作,如原创搞笑视频、微小说、网络原创音乐等。社交型内容主要指以建立个体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产物,如“顶”“踩”等情感性指针和“社交图谱”(social graph)等自主生成的关系结构图。商业型内容主要指和社会化商务相关的一系列内容,包括购物点评、消费体验等。兴趣型内容主要指以爱好交流、兴趣小组、信息/知识共享和沟通为主要特征的内容,如维基创作、在线问答、公众科学(Citizen Scielite)、设计竞赛等。舆论型内容主要指公众对社会新闻、突发事件、舆情等方面进行的报道、分析、传播和利用等。用户生成内容的不同,往往体现出用户在生成、创作和传播过程中任务的复杂度和投入的时间成本、设备成本、机会成本以及智力因素。
用户在创建、发布、分享内容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且其强度和指向各不相同,可分为以下几个维度考察:1.社会驱动维度,主要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影响用户生成内容的原因,包括信任、认同感、共同愿景、互动性、感知的响应、以往的经验或体验等因素;2.技术驱动维度,主要从技术接受、技术任务匹配、可用性工程等角度出发,考察影响用户生成内容的主要原因。包括感知的易用性、感知的有用性、技术可靠性、隐私和安全等因素;3.个体驱动维度,主要从心理学和行为学角度考察影响用户生成内容的原因,这一部分直接影响用户对UGC的态度、行为意图和实际行为,包括好奇心和兴趣、感知的乐趣、利他主义、外部奖励、互惠性、自我形象、认可、自我效能、归属感、责任感和义务等因素;4.人口统计学特征,涉及性别、年龄、民族、地域、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上网时间等个人统计因素。
电子版地址: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542178701
微信:K51785515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