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法论 柳冠中 PDF

编辑推荐
《设计方法论》:“设计”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设计”是人类第三种智慧系统,其组成的子系统或要素含有科学和艺术的成分,但又不等于说设计是一枚硬币,其一西是科学,另一面是艺术,就如同人类是为适应生存环境等外因系统从而进化形成的一个“新结构系统”,是重组生命结构的“创造”。

作者简介
柳冠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教指委工业设计工程硕士领域组组长;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
香港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院研究员;
广东省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名誉院长;
国内工业设计学科带头人,在该专业领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1989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派授予“归国留学突出贡献”奖章;
2006年获“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颁发的“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功勋人物金质奖章”。
两次荣获国家教委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国家级教
学团队和“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代表作品有《工业设计学概论》、《事理学纲要》、《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上、下)》、《综合造型设计基础》等。创立“方式设计说”、“共生美学”、“事理学”学说等理论。

目录
第一章 设计本体论
第一节 元设计——概念的剖析
第二节 设计的源与流
第三节 设计的变与不变

第二章 设计认识论
第一节 设计的复杂性
第二节 关于人的知识
第三节 关于物的知识

第三章 设计方法论
第一节 当设计遇到方法
第二节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第三节 从设计“物”到设计“事”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坐与座
第二节 移动新主张
第三节 筷子——亚洲食文化研究

第五章 创新设计思维
第一节 创新的悖论
第二节 创新的模式
第三节 创新设计思维

第六章 方法与实践
第一节 方法论与方法
第二节 知识与经验
第三节 方法与实践

文化人是与自然人的概念相对应的。L.A.White认为,人是由生物因素(如骨骼、肌肉、腺体、神经)和超有机的文化因素两部分组成,此二者组合成复合的人,正如水是由氢与氧两种元素组成一样。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肤色、毛发或颅骨形状的不同,但更大的差异却来自于文化的塑造。个体的自我、人格、思维结构、信仰、习俗和观念等都是“濡化”的结果,是后天文化环境的产物,或者用布迪厄的话说,是“外在性的内在化”。文化是不可见的,却又无处不在。文化是生活方式,是一系列规范与准则,是价值观念,是意义体系,它已经“内化”在每个“界内”行为个体的前意识与潜意识中,外现于他们每次的“行动”中。狼孩不是文化人,但食人族或“文明”的绅士,他们都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因此他们都是“文化人”。
文化人不仅仅像动物那样生活在一个可感觉的物质世界里,更多的是生活在一个可理解的“意义”世界里。如同马克斯·韦伯所说,人是悬在由他们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意义是通过“符号”来传递的。符号是各种“有意义”的形式,而这些形式所具有的意义是被约定的,得到群体认可的。外部世界的事物被转化为符号才能进入个体的内在世界,其意义才能被理解。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人“符号化”的活动所创作出来的“产品”,科学、艺术、语言、神话等都是这个“产品”的一部分,它们内在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文化。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真正本质,也就是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必然地把人塑造成“文化的人”。
人能把他认识的世界用各种象征符号固定下来、反映出来,在人际和代际传播。人用符号赋予世界以“意义”和“秩序”,从而拥有了文化的世界,而语言正是人类创造的最完善的符号体系。从咿呀学语开始,我们就成为“语言人”。通过语言,我们知道什么叫做“妈妈”或“桌子”,什么叫做“明天”或“从前”。据说世界上有2500多种语言,每种语言都是那个文化世界的符号表述。汉语区分了“哥哥”与“弟弟”而英语统称为“brother”,是因为在中国文化里,哥哥与弟弟有着不同的家族、社会地位;北非关于“骆驼”的词汇有50多个,是由于那种动物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死亡,我们可以说驾崩、圆寂或恶贯满盈,语言区分了人的身份。通过语言,人被“文化”了,人变成生活在语言牢笼里的一种动物。文化如同一个故事,通过语言,我们聆听,我们诉说,我们思考。我们生活在先人的故事里,也不断地创造着故事。

 

设计方法论 柳冠中 PDF

电子版地址: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153094606
微信:K51785515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那个男孩爱着她 » 设计方法论 柳冠中 PDF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