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剧院运营管理》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国际化视野的管理学巨作,它既有自成一体的关于当代剧院管理的理论体系,又有丰富多彩的实践范例和科学系统的操作程序。
名人推荐
这本专著是一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具有实践意义的著作,是对大剧院七年
来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它是可供全国剧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参考,也是一本培养职业剧院管理者的教科书。——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孙家正
这本著作中总结的内容是当前我国剧院经营管理普遍存在的现实课题,它不仅是国家大剧院的经验总结,而且是可能推动中国剧院发展的一方“明镜”。——著名导演、戏剧教育家 徐晓钟
作者简介
陈平,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剧院管理研究”首席专家、特邀研究员。受聘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 言
第一部分、国家大剧院运营取得巨大成功
第一章 开幕之初面临的七大压力
第二章 运营取得巨大成功
第二部分、国家大剧院的定位、模式与战略
第三章 准确的功能定位
第四章 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
第五章 前瞻性的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国家大剧院的经营理念与组织设计
第六章 确立六大核心价值理念
第七章 培育核心竞争力
第八章 科学的组织设计
第九章 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第四部分、国家大剧院的生产运行组织
第十章 产品分类设计
第十一章 演出经营组织
第十二章 剧目制作生产
第十三章 舞台管理
第十四章 品牌传播推广
第十五章 演出节目营销
第十六章 艺术普及教育
第十七章 艺术交流
第十八章 艺术殿堂经营
第五部分、国家大剧院的管理创新
第十九章 驻院院团管理
第二十章 财务管理与筹资
第二十一章 运行保障管理
第二十二章 制度创新与管理
第二十三章 院长职责
第六部分、国家大剧院人的“中国剧院梦”
第二十四章 大剧院成功运营的外部原因
第二十五章 “大剧院模式”的复制推广价值
后记
参考资料
序言
序一
……
陈平同志写的这本书是我所了解到的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剧院运营管理的专著。它凝聚了大剧院人的大量心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当前,各地盖了很多大剧院,据我所知,运营状况参差不齐。有的实际已难以为继,移作他用。运营的困惑和困境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还有诸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统一、如何保证艺术质量、如何培养观众、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如何组建专业队伍等,都是无法回避的课题。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和理念,例如创新、“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宗旨、“艺术改变生活”、准确定位、构建模式、制定战略、重视专业化,把握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珍惜和尊重人才等,恰恰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符合两个效益相结合的方向,这也是大剧院艺术创作生产非常活跃、演出品质常年第一、经营发展又好又快、人民群众拥护喜爱的关键所在和不竭动力。
当前,我们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在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伴随国家的日益强盛,各地的文化事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化投入逐渐加大,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在这种新形势下,新建剧院如何坚持正确的文艺方针和工作导向,如何遵循艺术规律,发挥两个效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服务,已成为我们当前要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情况下,国家大剧院的实践及成功,以及通过其成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创造的模式,恰恰给全国其他剧院,特别是这些年来新盖的“大剧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陈平同志的这本专著是一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具有实践意义的著作,是对大剧院七年来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它是可供全国剧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参考,也是一本培养职业剧院管理者的教科书。它已超出剧院管理的范畴,对于我国的艺术院团、艺术机构的管理也都有可吸收、借鉴的地方。本书不仅从宏观层面论述了大剧院的发展历程、战略布局、经营哲学、成功的外部原因和“大剧院模式”复制推广的价值等,而且从微观层面详细介绍了大剧院产品分类设计、演出经营组织、剧目制作生产、舞台管理、品牌传播推广、演出节目营销、艺术普及教育、艺术交流、殿堂经营和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既充满辩证法和方法论,又充满经营哲学和管理思想,既尊重艺术的双重属性,又尊重艺术和市场双重规律,这也充分展现了其国家意识、创新意识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坚持,想必不仅对那些从事剧院运营管理的团队和职业管理者们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而且我相信这本书对我国剧院管理的研究也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一个改革开放、正在走向全面复兴的国家,中国的剧院在新的发展阶段中虽然会遇到各种新问题,但是只要在创新、发展方式和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剧院发展便前景广阔。正如陈平同志讲的,从职业院长培养做起,从业态提升做起,从找到成功模式做起,由此逐步带动全国整个剧院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可以探索的路径。这个路径中的四个关键点都很重要,而培养人才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可供剧院管理者借鉴的参考书,更是一本以剧院管理运营为视角和实例,启示人们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教科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最终取决于文化,而文化的发展、艺术的繁荣,最终取决于人才。领导者也好,全社会也好,如果真正关心国家的发展、文艺的繁荣,那么就让我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热情去关注、珍惜和培养人才。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孙家正
后记
后 记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已是国家大剧院成立后的第八个年头。八年间我们总能听到一种声音,说国家大剧院经营管理得好,为什么呢?我觉得国家大剧院确实取得了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这些“好”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大剧院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壮大,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从最初在人们的担忧和观望中接下“军令状”进入还是大工地的大剧院,到按照国际通行的运作模式成功推出“开幕国际演出季”,短短几个月,国家大剧院迅速而扎实地迈出了无愧于“国家”的第一步,并在日后正确的轨道上一步步把众多的不可能变为美好的现实,取得了更多更大的成功,得到社会各界、上上下下以及世界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我觉得国家大剧院真的为国家争了光,为百姓造了福,为社会的文化建设出了力。我们在实践中也愈发体会到中央建设国家大剧院的决策是非常正确和英明的,国家大剧院这套运营管理模式也是符合中央文化发展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的。
应该说党和国家给了我这样一个可以施展抱负的平台,让我组建和带领我们年轻的团队分享国家文化发展成果、为人民服务、为艺术家服务、为国家服务,并收获了可遇不可求的人生精彩。我特别感谢党和国家、北京市,感谢我的同事,感谢艺术家和观众。所以,国家大剧院这套被实践证明成功的剧院管理理念、方法、模式作为一门软科学,作为剧院管理和软件建设的当务之急,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而是一笔属于社会的共同财富,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供年轻人和有志之士去分析、去借鉴、去创造。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到国内剧院行业发展还很不尽人意的时候,与国际一流剧院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时候,更增添了我的紧迫感,希望把大剧院近年来一些成功的尝试写下来,与国内同行分享。虽然我们的工作还达不到尽善尽美,但还是希望通过交流、推广国家大剧院模式,为千千万万个职业“院长”和“剧院管理者”提供借鉴,从而提升中国剧院管理业态,促进中国剧院产业升级,使剧院真正成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成为发展表演艺术的重要平台,成为实施中国剧院梦的重要载体。
国家大剧院是一个艺术机构、服务机构,也是一个高风险机构,它的风险来自经营风险、安全风险和政治风险。同时,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经营管理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作为首任院长,我深知肩负重担,因而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不敢懈怠、如履薄冰,唯恐有辱使命。是时代给了我信心,是大剧院给了我激情,是年轻人给了我勇气,让我直面困难,并以此为养料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拥有和继续拥有难忘而快乐的人生时光。
每当想起大剧院的日日夜夜,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那一幕幕在台前幕后的工作场景,从早上到夜晚的辛勤忙碌,两千多人,甚至上万人、几十万人,在为国家干着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让世界惊叹的事情,这种艰辛、紧张、忙碌和激动外人也许是难以理解的。可能是组织的培养和工作的历练,“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在我脑海里时常浮现,我觉得为理想也好、为信念也好、为报恩也好,我只有“鞠躬尽瘁”、“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心甘情愿这样做,无怨无悔地去做,以一颗赤子之心热爱艺术、热爱这门事业、热爱我的员工、热爱国家大剧院、热爱我的国家。而每当想起艺术家的向往,想起观众的热情,想起各级领导的鼓励,想起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望,心中都充满着温暖和感动。可以说,国家大剧院如果没有中央的关心、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没有社会的关注、没有艺术家的参与、没有观众的热爱,是不会有今天的;国家大剧院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战略、定位、目标和科学的发展模式,是不会有今天的;国家大剧院如果没有这种专业化的组织运行和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是不会有今天的;国家大剧院如果没有这样一支年轻的、充满热情的、高学历、有知识、懂专业的人才队伍,是不会有今天的;国家大剧院如果没有那样一种精神和它所经历的一切,是不会有今天的!
因此,从2013年隆冬到2015年早春,尽管再忙,我还是下定决心,不断思考和总结国家大剧院模式,并大胆提笔集结成书。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不少领导、专家、同事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其中,胡涛、孙忠华、何叶青三位年轻人全程参与,帮我查找资料、整理文稿。后期,刘文钧、王诚、徐庆帮我查找照片、整理附录。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感谢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从而使此书顺利付梓出版。
总之,《剧院运营管理——国家大剧院模式构建》一书不仅是我个人对国家大剧院模式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也是国家大剧院同志们对工作创新成果的集体回顾与分享。当此书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时候,我深感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尽完善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惟愿此书能够对我国剧院发展和文化繁荣尽些绵薄之力。
再次感谢所有关心、支持、热爱国家大剧院的人们! 2015年春于国家大剧院
文摘
三、国家大剧院舞台管理的组织和职能
科学的组织设计和职能定位,是国家大剧院实现舞台功能、解决舞台管理复杂性问题的基础。大剧院设立了舞台技术部,作为全面的、专业的舞台管理部门,承担舞台运营管理、舞台技术保障、舞美设计制作三方面职能,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协同配合、统一管理,处理好艺术、技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确保演出和艺术生产各个阶段的顺畅进行。
(一)舞台运营管理职能
舞台技术部负责所有舞台演出和公共空间演出的设备运行工作,确保设备运转稳定,演出顺利进行。包括舞台台面管理、舞台设备设施操作、舞台进场出场管理、操作人员管理、安全运行管理、设备设施防火管理等。在这一职能领域,从专业出发,设立舞台机械、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协调监督四个科组。在科组内,根据剧场、专业、角色的不同,形成三维角色分工,以机械组为例:剧场维度上,人员按照剧场进行岗位分工,有助于掌控不同剧场舞台设备的特点和运行原理,熟悉相应艺术门类的技术方案,提高操作运行和维修保养的专业化水平;专业维度上,在控制、机械、电气、液压等专业中有所侧重;角色维度上,在团队工作中承担项目人角色、设备操作角色、设备维护角色等。立体化、多维度的专业分工是舞台运营管理各科组专业化建设的特色。在剧场内,来自不同专业科组的人员搭建成演出运行团队,以舞台协调监督人员为核心,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演出的运行保障工作。
(二)舞台技术保障职能
舞台技术部负责剧场舞台设备的日常维护、年度维保、技术攻关、故障隐患的排查解除工作,保证演出的正常运行。由剧场总监、舞台技术保障组、专业科组维保力量、外部专业技术公司组成了舞台技术保障体系。
每个剧场设有一位总监,由部门负责人担任,跨专业统筹,负责所在剧场的管理保障工作。设立专门的舞台技术保障组,重点针对歌剧院舞台机械设备进行科研攻关,搭建实验室和科研模型,还原运行状态,模拟故障现场,并与年度维保和日常维保工作相结合,逐步形成具备自主技术保障能力的专家技术团队。舞台技术保障组作为负责保障工作的核心机构,其中每名专业技术人员都要熟读76 本舞台设备技术资料,掌握控制、机械、电气其中至少一至两个专业领域的原理和技能,并经过两到三年的现场维保和排除故障的案例积累,才能达到岗位要求的理想状态,这支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攻关能力目前在国内首屈一指,成为了行业的标杆。灯光、音响、乐器等专业,以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负责舞台设备日常的技术保障、维护保养、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理。此外,聘请外部专业公司共同进行维保工作,交流技能,有效转化,为我所用。
电子版地址: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08222453
微信:K51785515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