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珐琅图典 PDF

编辑推荐
《故宫珐琅图典》是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元代掐丝珐琅
元代掐丝珐琅工艺
明代珐琅
明代珐琅工艺
清代珐琅
清代康熙时期珐琅工艺
清代雍正时期珐琅工艺
清代乾隆时期珐琅工艺
清代嘉庆一清末珐琅工艺
图版索引
出版后记

尝见香炉、花瓶、合儿、盏子之类,但可妇人闺阁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显见曹昭对于元明内廷珐琅器制作并不了解,此应为明代民间制作、使用珐琅的情况。时隔七十一年后的天顺三年(1459),鉴赏家王佐为该书增补了大食窑,称“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俗呼日‘鬼国嵌’。内府作者,细润可爱。”现今遗存的珐琅器说明王佐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目前尚无法分辨出官造和民造的实物。清宫旧藏早期生产的掐丝珐琅制品较多,于同期其他工艺类器物风格相印证,有一部分属于元代和明代早期风格的掐丝珐琅制品,具有铭款的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器最早的是宣德,其次有景泰、嘉靖、万历三朝的掐丝珐琅器。
从这些具款的掐丝珐琅器不难看出,掐丝珐琅器的生产已形成规模,珐琅制品主要供皇室使用,清宫旧藏的珐琅器中可找出其清晰的发展轨迹和证实工艺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清代珐琅制造业在明代基础上稳步向前,康熙、雍正朝得到发展,至乾隆时期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辉煌。清代珐琅业发展迅猛的前提,自然是由于百余年间“盛世”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客观条件。
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清帝具有的文化素养、又善于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所给予的大力扶植和提倡有着直接的关系。康熙时期,内廷继续烧造掐丝珐琅,京都也有着庞大的掐丝珐琅工艺作坊,内廷和民间的掐丝珐琅业的规模与水平相当卓著。与此同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流行的金属胎画珐琅和玻璃胎画珐琅作品,也通过欧洲使节、传教士和商人被带到了中国,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喜爱,并引起康熙皇帝的浓厚兴趣,康熙十九年(1680)内务府在武英殿设立造办处,开始倾力研制。康熙二十三(1684),沿海口岸开放海禁后,随着西方的新知识、新原料和先进技术大量涌入,造成了长达百余年的盛极不衰的局面。
画珐琅工艺技术亦即进入广州,开始在当地研制烧造,此后,由两广总督选派烧珐琅匠人赴内廷效劳,广州的潘淳、杨士章及江西的宋洁等十几人即为选派进宫的珐琅工匠。画珐琅技术被作为全新的西洋工艺引进清宫造办处开始研制,与此同时,为提高烧造技术,康熙皇帝也在积极找寻欧洲画珐琅匠人入宫,命西方传教士画家和宫廷内画家为珐琅处画珐琅器,开放海禁后的第三年,来自法国的传教士白晋,张诚,以及后来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郎世等,均作为珐琅技术人被安排在宫中制作过画珐琅。康熙五十八年(1719),还特地聘请了法兰西画珐琅艺人陈忠信入内廷,指导烧造画珐琅器。

故宫珐琅图典  PDF

 

 

电子版地址: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098302310
微信:K51785515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那个男孩爱着她 » 故宫珐琅图典 PDF
赞(0)